疫情下的廢宅生活/蔡顯柔

大同校園

疫情下的廢宅生活/蔡顯柔

文/蔡顯柔 

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

喜歡當忙碌的蜜蜂,安於當慵懶的豬仔

疫情下的我們

 這些廢宅的日子裡….

〃廢宅〃 2021年五月直至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變,原本的常態現在是過去的生活習慣,在家的時間不得不的變多了,而廢宅是一種對這現況下的反射「是不是自己廢在家不出門比要好」,「是不是宅在家比較好」,但精神上真的能耍廢就好嗎?

此專欄《疫情下的廢宅生活》我們邀請不同職業、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們,分享屬於這個時候的他們…

相比過往忙碌的每個片刻,對「時間」更有感了。

  • 這個疫情開始讓你的工作有了變化嗎?

    目前開始實行居家上班,一週只需進辦公室1-2天,遠端控制辦公室的電腦以繼續完成行政工作。因為疫情,許多課程和活動停辦了,重要會議則改採線上的形式。輔導諮商工作性質仰賴人與人的互動接觸,過往需要大量和兒童青少年、家長老師進行溝通和對話,不得不轉變形式,從面對面談話,轉而使用電話或通訊軟體。

    我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可以觀察到停課後,多數學生少了學業和人際壓力下,心理困擾相對減少許多;部分則受限於線上對話品質降低,晤談進展有限,轉以家長諮詢為主;部分家庭則是少了學校協助,家庭面臨管教和照顧的困難。科技的便利雖然讓工作生活還是可以運作得下去,但日常的變化讓人的需求也跟著改變。社會所提供的支持減少,養育學童變成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心裡最有感的是:少了面對面的交流,人與人的距離感覺也變遠了。

  • 那些事情是因為這個疫情,讓你宅在家裡開始做的?

    本來在高效能的工作模式裡,預期在這樣的時期,能盡情地運用多出來的時間、揮灑平時無法實踐的點子,或是開發有趣的新課程或合作方案,有額外的心力經營自己的斜槓人生。殊不知開始WFH和減少外出後,大腦和身體機能好似也緩了下來,若要說疫情讓我宅在家裡開始做甚麼事情,我想真正開始做的是「好好休息」。工作產量減了,生活品質倒是高出許多,包含睡到自然醒、手作下廚、看電影和閱讀、放空發呆…等等,以緩慢步調在持續進行中,常常在做完某件事後覺得「歐,這才幾點而已阿」,卻又在只做了幾件事的夜晚覺得「阿…一天就這樣過了」。相比過往忙碌的每個片刻,對「時間」更有感了。

  • 當外出是一種生活日常,但現在的「限制外出」你怎麼過日常?

    飲食佔生活中比例的變化是最有感的。以往上班為了節省時間,早午餐常將就著吃,下班則是容易累到不想煮飯外食解決,現在為了健康和找樂子,每天從「等下先煮甚麼?」進廚房開始一天,然後由「明天想吃甚麼?」找食譜來結束一天。生活步調慢了也能好好吃飯了,對手搖杯的依賴明顯下降。不過,早上還是會維持泡杯茶或沖杯咖啡,來維持展開一天的儀式。

  • 你還持續固定在收看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兩點直播嗎?

    疫情突然急轉直下的那幾天幾乎每天準時收看,對於疫情惡化、生活和工作每天充滿變數,內心是緊張不安的,所以想快速掌握訊息,但隔一兩週發現自己即使收看著直播也無法很專注的聽內容,或是只是開著直播一邊做其他事情、播完都沒發現。有些時候覺得,開著直播畫面好像是一種心裡會感受到「指揮中心團隊正在運作」、「專家們正在全力解決這件事」的安心感。

    目前則多半是傍晚看新聞片段或是疾管家的摘要重點。這樣的轉變我想有部分是適時阻隔會讓自己感受到焦慮的訊息,有部分是也慢慢接受病毒可能存在於生活中,只能把自己先安頓好才能因應可能的變動。

  • 在這廢宅的生活,是否有很像推薦的事物呢?

    我自己喜愛懸疑推理或是特務系列的劇情/動作/驚悚片,過程撲朔迷離緊張刺激,結局直搗黃龍暢快人心,在無法出門、感覺平淡的日子,很推薦大家選擇這類型的片子來過過癮。推薦的片單有:特務間諜、風聲、鬼胎記、隧道、即刻救援系列、神鬼認證系列、惡靈古堡系列。

    我在閱讀上則偏愛心理工作相關的書籍,最近剛看完的是王浩威醫師所寫的《晚熟世代》。書裏頭提到全球化資訊快速的我們,生活在相較於工業革命十倍速的世代,為了求生存和發展,得處在警覺的偏執狀態中,因應變化開創新格局。然而絕大多數的人們,只是更緊張地想要自我保護、緊抓浮木,想等待到「準備好了」的時候再前進。但殘酷的事實是:「世界是動態的」,我們早已身處在其中,從來沒有「準備好了」、「要不要跨進去」的選項。此刻面對疫情,我們的生活也正面臨重大改變。我推薦大家也來看看這本書,了解自己所身處的世代、看見自己面對挫折和挑戰的方式是從何而來,也許在更加了解自己後,你會找到在動盪時代裡繼續向前的勇氣。

  • 以你的職業、個人身分而言,在這疫情期間對自己、對社會有什麼察覺呢?

    疫情嚴峻後,開始常感受到「焦慮」存在於生活中,家庭群組、辦公室、新聞媒體、網路社群,每天都充斥著疫情相關訊息。不時會聽聞假訊息、攻擊指責的言論出現;每當確診數字提升,下午兩點後賣場超市湧現人潮…。這樣的行為,源於人的本能裡,面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因此想趕快採取行動以緩解危機,然而這些行動並非都是有效的,有時反而加重一線工作人員的負擔。

    當心理感覺到危機,我們可能會感到混亂、無法冷靜地做出判斷,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安穩住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為了穩住自己,我們可以嘗試一些內在練習:覺察自己如何被疫情影響,列點寫下來;適時減少訊息接收,掌握必要且足夠的訊息即可;找出能夠讓自己暫時放鬆的方法,做點喜歡的事情;謹慎面對挑戰但也對新方法保持開放;發展出一套新的生活模式。願你我在困境之中,找到安定安在的力量。

蔡顯柔 

輔導老師/諮商心理師

平時喜歡當忙碌的蜜蜂,疫情後安於當慵懶的豬仔

撰寫評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