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開啟的彰化模式|白色方塊咖啡館

白色方塊咖啡館

一杯咖啡開啟的彰化模式|白色方塊咖啡館

文/黃書萍 攝影/林科呈

開店收店、開門關門,每日的循環中偶然聽到學生說:「我以後也想開一間咖啡店」。雖然現在開著咖啡店,但年輕的時候甚或開店以前,沒有過這樣的「咖啡店夢想」,隨著白色方塊從設計工作室的運作中,設計發想、產品製程、自薦自推、展覽、市集跑攤…這一路的過程,讓我們覺得有個「空間」或許會是更好的發展,這個空間是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喝了這杯一切再說。

就這樣在2015年開啟了白色方塊咖啡館。

一杯咖啡

「咖啡」對沖煮咖啡的人來說,是一個與時間較勁的過程,不論是濃縮咖啡、手沖咖啡、冰釀咖啡,每一款咖啡時間都是非常重要的因子,即使現在咖啡店相當普遍,從街邊的連鎖咖啡、獨立咖啡館,每一間咖啡店都會有屬於他自己的流程與時間,因此這看似有點神祕又普遍的飲品對於白色方塊,也是每日與自己較勁不斷成長的咖啡。

喝自己的咖啡也喝各處不同咖啡店的咖啡,對我們來說是個學習,也是個放鬆。喜歡喝咖啡是種自然,他不用太多解釋,就好比我們不會詢問客人為什麼總是選擇拿鐵、或只點耶加雪夫,但從喜歡喝咖啡到製作一杯咖啡,這就需要更仔細清楚自己要什麼,從開店的第一杯至今在店內沖煮每一杯咖啡,即使他儼然就像sop一般,但因為知道是給每一位來到白色方塊的人,會漸漸地與客人們建立起默契,喜歡的產區、喜歡的酸度、喜歡的口感,有時客人會說:我想喝上次那支豆子,這是一種對我們的肯定,當然也默默考驗我們的記憶,但沖煮咖啡這樣一個反覆的動作卻也在開店的每個階段,找到屬於白色方塊的味道。

白色方塊咖啡館
一份乾淨的心意而來

在咖啡店咖啡是主角但沒有誰應該是配角,多數的台灣人習慣喝咖啡要配蛋糕,但從開店以前喝咖啡同時吃著鹹食、麵包是我們的習慣,因此菜單上的木盆沙拉、奶油捲牛角都是店裡常態的餐點,常會看到大家一邊使用電腦一邊吃著沙拉旁邊出現的是一杯咖啡,只要吃得舒服自在就好。而食物背後的選材是我們在開店初期特別與「許愿」麵包合作,經由媛婷與俊為兩位食品研究者對食材朔源的自我要求,並將台灣的米放入台灣人早已習慣的麵包,形成在店裡獨有的米麵包,這樣的合作不僅是在商業上更是在彼此對在地食材的共識下,希望提供給客人一份乾淨的食物。

另一方面,在開店的過程中也不斷嚐試自己喜歡的甜點,再經由甜點師傅的提點讓屬於甜點門外漢的我們,在製作上與店內的員工一塊找到合適的甜味。

一個空間

白色方塊咖啡館從外觀看來提供的是咖啡與食物,但我想更重要的是空間,從日常的座位到特定時候的存在,空間這個載體在每間獨立咖啡館都有他各自的定義,在開店初期的設定期待我們是個展覽、講座的空間。因此在還未開店前,也常走動、觀察各式咖啡館,有些咖啡館經營久了會感受到它自然的歡樂氣氛,有些咖啡館是與社會議題緊密相連,有些咖啡館透過空間的設計讓客人與吧檯有著巧妙的平衡…等等,這樣多元的存在,落地在城市裏面會感受到城市展現的豐富性。

而白色方塊一開始似乎沒有強大的定義,總覺得這個空間就讓他維持著不同調性的創作展覽、與講座,是想在這小小的彰化帶來不同觀看事物的視角與平衡,因此這幾年很幸運地邀請到與白色方塊不同連結的創作者、演講者,如:有一次在穩定飛行咖啡館看到一張明信片,當下覺得風格很適合展覽,也就在網路搜尋邀請創作者前來。也有幾年前的展覽場合遇到的創作者,當我們開店後再次在白色方塊相遇,也就邀請來此展覽。因此讓這裡越來越豐富。

隨著開店的日子增多,漸漸地也與在地連結,認識在地的咖啡店、甜點店、基金會、校園老師…等,一步步地在彼此的討論聊天中,製作在地刊物「懷報」、辦理「走跳藝術祭」、參與「農恬好食」、地方誌「炯話郎」…等專案,即使現在僅用簡短幾個字撰寫此文,但這些過程都是每一個願意投入其中的老闆、朋友、彰化人共同努力而成就美好的過往。

開一間咖啡店也許是按表操課,但也同時讓自己開啟彰化模式,在開店的日子學著吃彰化食物、學著體會白色方塊坐落在此背後的歷史痕跡、學著認識在地知識、學著與更多人創建過往沒有的彰化,這樣一杯咖啡帶給白色方塊的是讓我們不斷更努力、更加實踐各種想像的彰化模式。

2015/6/14 試營運
pic01

彰化市公園路一段50號
No.50, Sec. 1, Gongyuan Rd., Changhua City, Changhua County500, Taiwan
04-7202209
FB:白色方塊咖啡&工作室

撰寫評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