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話郎提問室 x TIDF2023彰化巡迴展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巡迴展,已非首次來到彰化,對於紀錄片影展與巡迴展都要回到人的觀賞與參與。對於今年2023年彰化巡迴展,TIDF將以什麼樣的內容與彰化交流,透過文字我們能稍稍一窺紀錄片影展的輪廓。

以下為炯話郎編輯室與影視聽中心TIDF節目專員-吳怡伶專訪

受訪——吳怡伶(影視聽中心TIDF節目專員)

1. 對於第一次接觸紀錄片的朋友,此次來到彰化的巡迴作品,推薦一下要從何看起?

今年TIDF在多個城市展開巡迴,除了選映2022第十三屆TIDF得獎影片外,規劃了「TIDF精選」、「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記錄X記憶:檔案變形記」共四大精彩單元,超過25部國內外紀錄片,彰化站更特別以展覽形式於南郭郡守官舍7號屋展映「時光台灣:1986-1991『百工圖』系列精選」,重現1980、90年代台灣職人工作面貌。

「TIDF精選」囊括了主影展期間觀眾討論度相當熱門的影片,主題上兼具文化、歷史還有親情成長元素,平易近人,跟著大家走準沒錯!此次,我們更專為彰化量身打造招牌活動廟埕戶外放映,走入常民空間,4月16日晚間於彰化慶安宮廟埕搭起大銀幕,放映主影展一票難求的開幕片《金門留念》,導演洪淳修亦將親臨現場暢談拍片點滴。

當然,「2022TIDF得獎影片」也是一大重點,巡迴至各地展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將這些近兩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投件競賽成果推介給更多的台灣觀眾,作品可能是回應當代國家、區域乃至全世界共通問題,也可能是在題材和形式上極具敘事創意,挑戰紀錄片美學思考之作。本單元在主影展期間是許多影迷的首選,在媒體曝光的內容上較豐富多元,對於喜歡在看片前預做功課的觀眾來說,相關資訊如口碑、影評等相對更為便利取得。

如果仍然猶豫要從何看起的觀眾,我們在各巡迴城市大多也會舉辦前導活動,不妨前來參加為觀眾指點迷津、快速帶領大家掌握影片精髓的選片指南吧!

2. 紀錄片做為一種記錄當下、紀錄一段時間帶、紀錄一個事件的始末,觀影者(大眾)往往擔心紀錄片的步調,會無法進入影像者要說的事件,在針對長度較長的作品,TIDF有什麼策展的規劃?民眾是否要有什麼預備嗎?

一般人體感可接受的影片長度約90分鐘,對於非常長的影片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深怕自己踩雷了,浪費光陰。作為觀眾,可以先準備什麼?

請先帶著一顆開放的心!

你想像的紀錄片停留在什麼樣子?有沒有可能紀錄片作為一種相對於劇情片的影片類型,觀眾已未審先判它所伴隨的觀影體驗了呢?TIDF嘗試盡可能透過選片策畫,打破觀眾對紀錄片的既有認知,不斷地擴延其所能及的光譜。紀錄片的魅力淬鍊自真實生活,賦予觀者的見證特性,凝視小至於個人,大至世界,無論是再現過去,亦或向未來提問,共感的尾韻將在反思自身與影像的關係中逐漸發酵。

這次放映的兩部超長片,一部是黃信堯導演的《北將七》(180分鐘),安排在4月22至23日兩天晚間六點半,於八卦山腰間彎角聚落的½ Room – Daily Goods & ART美術選物店放映。這裡是被大自然擁抱著的二連棟磚造老屋,樹影低垂、清幽放鬆的空間,讓人不自覺放慢步調,享受時間的流動與生機,緩緩進入導演這部在北將七(台南北門、將軍、七股這條鹽分地帶)濱海小鎮所累積12年的影像紀錄。鏡頭溫柔地凝視萬物及人類嬗遞,也突顯了土地的日常風貌與困境,更封存了已然逝去的景象。

另一部是來自菲律賓獨立電影之父奇拉・塔西米克(Kidlat TAHIMIK)的《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175分鐘),從1981年拍攝到1991年。導演稱自己是在後院觀察事物,再用「塔西米克式的瘋狂景框」記下這些觀察,說是他拍了紀錄片,倒不如說這部紀錄片就發生在他的眼前,只是剛好被他記錄下來。TIDF於是規劃了放映前的導讀,由影展工作人員加以闡述導演這番耐人尋味的註解,同時也補充這十年間菲律賓的社會背景,讓觀眾在接下來的觀影過程中更能仔細玩味。

3. 這次的巡迴展其中有一部分是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請問為什麼會特別推薦菲律賓系列?

TIDF每一屆的影展都有常設性的焦點單元,2022主影展的焦點單元就是「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策畫此單元的原因有二:一、台灣與菲律賓地理距離很近,但文化距離卻相對遙遠。普羅大眾對於菲律賓的印象單一,不是圍繞在民粹的總統就是移工,但其實從殖民歷史、獨裁統治、戒嚴和美援上這些國家發展進程的背景上來看,兩國的命運似有相似之處。二來,TIDF想延伸對菲律賓1980、1990年代的電影及該時期著名創作者社群的好奇,試著跳脫馬尼拉中心與菲律賓電影正史的概念,盡可能地多元呈現大環境對創作者的養成與影響。

原本此專題在主影展分成眾多子單元,許多影片都十分難得一見,但來到小而巧的巡迴展中,這麼龐雜多支的脈絡很難完整呈現,於是我們精選出「第一次接觸菲律賓紀錄片,絕不可錯過的名導演作品」,放映也輔以映前導讀或咖啡時光講座的方式進行,讓大家有機會看看這個鄰近國家的紀錄片原來是那麼狂野和有活力,創意更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4月22日晚上七點,在白色方塊工作室就將放映此專題中的《邦塔頌歌》,並邀請獨立策展人也是彰師大美術系的王品驊(曼萍)副教授,於映後和觀眾深入交流與分享。

4. TIDF作為兩年期的評選,請問是什麼樣的遴選機制?或每年會設定主題讓影像工作者投稿呢?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 TIDF),創立於1998年,是亞洲歷史悠久,也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每兩年(偶數年)舉辦一次,有意識地與單數年舉辦的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錯開,期待能有互補作用。2014年起,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主辦,以「再見.真實」為策展核心,回應紀錄片不斷反思當代、挑戰疆界的趨勢發展。

本影展設有三大競賽「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和「台灣競賽」以及「跨單元獎項」。主題和片長不限、形式不拘,只要製作方/創作者認定作品為紀錄片,且完成於影展當屆舉辦年分前兩年的作品皆可報名競逐(如下一屆2024第14屆影展徵求的影片年分為 2021年 12 月21日後至2023年 12 月完成的作品)。

「亞洲視野競賽」呈現亞洲創作者的多元異質性,強調以亞洲為題材或由亞洲導演拍攝之作品,且兼具獨到觀點與創新影像語彙;「國際競賽」符合報名資格之全球作品皆可參加;「台灣競賽」以符合台灣影片(持有台灣身分證或居留證者拍攝之作品)認定之。上述各競賽入圍作品至多15部。影展團隊與國內外專業影人所組成的初選團隊,將共同決定各報名影片的競賽類別,並於入圍名單中揭曉。另外,TIDF為回應時勢在「跨單元獎項」設立「再見真實獎」,鼓勵能引領大眾跳出舊有框架,觀照華語世界跨越地域、族群,反映另一種真實面貌的作品,影展團隊將自當屆全部單元中,提名符合「再見.真實」策展精神的影片,入圍作品數量不限。

入圍名單出爐後,TIDF會邀請十二位國內外專業人士擔任三大競賽和再見真實獎之評審,進行閱片及評選。評選結果以評審團召開之決審會議結論為最終依歸,得獎名單於影展頒獎典禮當天公布。

5. 紀錄片總是有不少主題是關切「殖民、侵略」議題衍生的居住權、語言、文化侵襲,這次巡迴也有關注此議題的影片嗎?

這就不得不提到「TIDF精選」裡的《夢醒哈瓦那》,這是2016TIDF焦點導演雨貝‧梭裴(Hubert Sauper)於古巴拍攝的新作。本片原文片名為”Epicentro” ,意指(地震)震央、(原子彈爆炸)中心,而導演也在影片一開頭即闡述「哈瓦那(古巴首都)是集結全球化、奴隸制度、美帝國主義為一體的中心點」(Havana became the epicenter of globalization, of slavery and of the American empire)。當年美國侵入古巴,同時也迎來電影發明,導演以此為引,對受訪者們提問:「哪裡是你/妳的烏托邦?」,透過撿拾居民的日常對話,看見他們的信仰與盼望,進而探索迴響在生活中的帝國主義與殖民餘毒,並加入卓别林孫女帶領當地孩童認識電影的靈動現場,構築出鮮活迷人的古巴印象,卻也一併揭開美國與古巴的百年情仇。雨貝‧梭裴是一位影像掌握游刃有餘,很會組織、很會講故事的導演,所有看過這部片的人都說好看。本片TIDF與鹿港囝仔合作,把影片帶到剛完成老屋改建不久的鹿港大街創生基地&Skinny Cafe 瘦子咖啡•鹿港大街2樓放映,映後將由鹿港囝仔團隊成員陳燕妃擔任分享,4月21日晚間七點半,T.G.I.F的夜晚前來看見「真正的古巴」吧!

那如果你是是天天追韓劇、對韓國很感興趣,非常推薦來看《後現代韓國》這部片!導演李泰雄是韓國公共電視KBS 的紀錄片製作人,他發現電視台存有大量檔案影像,卻被束之高閣、一直沒人使用,便嘗試利用這些過去拍攝的新聞、政宣、戲劇、綜藝節目作為素材,談南北韓的歷史糾葛,也談韓國對前殖民國日本的愛恨情仇,以幽默諷刺的視角審視殖民留下的創傷,更可一窺過去韓國官方電視台的節目與社會樣貌。這部片長47分鐘的影片將與兩部台灣競賽得獎短片《K的房間——關於世界的創造與毀滅》、《事件現場製造》於彰化縣立圖書館演講廳一起放映。

󠀠

6. 紀錄片做為一種人道關懷的推動,對於社會議題的多樣性,我們如何持續的關注?

除了密切鎖定每兩年舉辦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外,也歡迎追蹤台灣紀錄片海外推廣計畫「Taiwan Docs」粉絲專頁,你將會掌握國內紀錄片的第一手脈動!

公共電視每週四晚間22:00的《紀錄觀點》節目,是深耕常態播映紀錄片的窗口,另外還有近年來致力打造影迷與知識影像的文化社群、也是台灣唯一以影展及議題為導向的線上影音平台「Giloo紀實影音」。

7. 此次在彰化的巡迴展,請您推薦一兩部,非看不可的作品?

首先向大家推薦在主影展的台灣競賽中獲得首獎《野蕃茄》,由馬來西亞移居亦成為台灣女婿的導演廖克發所拍攝,他的作品多半關注馬來西亞的歷史與種族議題,本片可說是導演第一次完全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作品。起初受高雄電影館委託創作時,原本只要拍雄中自衛隊,但後來導演為了理解這些人的生長背景,一路將主題從二二八事件擴展到國共內戰、中日戰爭,以及日治時期的高雄。導演選擇從戰爭記憶的角度切入,以個體在禁錮年代下所經歷的生命經驗來追溯大歷史,影片層次豐富,多重素材的運用與多線人物訪談精彩。導演想透過影片去思考「我想成為怎樣的台灣人?在我兒子眼中台灣又是什麼?」為自己上台灣歷史課的同時,也教小孩如何認識台灣。對於成長於這座島嶼上的我們,也提供了一條路徑去回看歷史。本片 4 月 29 日下午三點在彰化縣立圖書館放映,映後導演廖克發會特別從台北前來彰化與觀眾交流、分享本片的拍攝經歷。

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則是另一部不得不推的史詩級作品!如果對這次巡迴展的「菲律賓獨立紀錄片專題」有興趣的觀眾,這絕對是此單元入門最佳影片。這部 175分鐘的影片是菲律賓獨立電影之父奇拉・塔西米克的經典之作,出品於1994年,歷經10年拍攝(1981-1991)創作發軔純屬偶然,並非先確立了腳本、劇情才開始動手,導演一開始只是想記錄三個孩子的童年與成長,把孩子的問答對話記錄下來,在這過程中菲律賓正好發生人民力量推翻政權的抗爭,他也帶著小孩上街頭,讓影片恰巧成為此重要歷史事件的見證。導演將每個家庭日記般地小小片段,找出重新串聯、拼湊、敘事的可能性,更舉重若輕地利用彩虹隱喻菲律賓的社會變化,更在片中反思個人與國家、歷史、民族的關係。

這次巡迴展除了放映外,還有非去不可的展覽唷!我們把去年影展大受歡迎的「時光台灣:1986-1991『百工圖』系列精選」展覽,搬到彰化囉!展覽選址於南郭國小師生營運的 南郭郡守官舍 7 號屋,近百年歷史的木造日式老屋,搭配台灣80、90年代的「百工圖」系列經典電視紀錄片,氣氛十足!這系列的紀錄短片於1986年由廣電基金所製作的電視節目推出,三年內共計85集,以各行各業為主題,透過採訪與實際拍攝勞動情形,介紹不同職業,有職業不分貴賤,平等待人,減低階級化認知的意味。我們從中精選15 部,帶大家一窺台灣過去各行各業職人工作的面貌。展覽日期自4月15日至4月30日止,開放時間為週四至周日十點至下午五點。

更多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官方網站 https://www.tidf.org.tw/zh-hant

󠀠

撰寫評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