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廢宅生活/陳育萱

育萱貓

疫情下的廢宅生活/陳育萱

疫情下的我們

這些廢宅的日子裡….

〃廢宅〃 2021年五月直至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變,原本的常態現在是過去的生活習慣,在家的時間不得不的變多了,而廢宅是一種對這現況下的反射「是不是自己廢在家不出門比要好」,「是不是宅在家比較好」,但精神上真的能耍廢就好嗎?

此專欄《疫情下的廢宅生活》我們邀請不同職業、不同生活狀態的人們,分享屬於這個時候的他們…

如實接受生命中各種路段的風景,而不撇過頭去,假裝忽略。社會也是一樣,當我們對社會、國家緊抱某種印象,久而久之,或許就失去客觀自省的空間。可以預見,小我與大我,都會在這個階段洗牌、重整。過度忙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也會慢慢改變。

文/陳育萱

寫小說的人、教育工作者

相信當我們能夠看,就該仔細看;若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

貓咪
  • 這個疫情開始讓你的工作有了變化嗎?

自從疫情指揮中心與教育部宣布停課以來,我一直WFH,連出門散步的機會都盡量避免。而學生或校方行政有任何事要宣布、討論,都會在line上聯繫,基本上,工作和生活是連成一片的,所以這部分難免會使人感到煩躁與壓力。

不過,好處是能夠省去在實體教室間移動的時間,或教室內無預警事件的干擾。此外,對於線上授課,去年我與台灣幾位老師在國藝會的牽線下,剛好跟大馬新民獨中有合作的系列課程,所以今年操作起來並不陌生,甚至目前能享受線上課程的即時、快速等優點。

我想,疫情過後,師生彼此都會隨著這波震盪而有更多新技能了吧!

  • 那些事情是因為這個疫情,讓你宅在家裡開始做的?

目前在Instagram上坐擁600多萬粉絲,登上《富比士》雜誌封面,被外媒評價為「德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運動健身網紅Pamela,她在Youtube上建置的影片分類清楚,而且強度頗高的動作本人示範起來異常輕鬆,可見她的健身成效維持得相當有說服力。

因為宅在家的時間,省去交通時間,索性跟著Pamela動起來。每天做個兩三種,即便目前還看不到變瘦的成效,不過肌肉的耐受力變高,感覺也有精神多了。

  • 當外出是生活日常,但現在的「限制外出」你怎麼過日常?

有課的時間就按表操課,其餘早中晚餐的時間都相當固定,連運動時間也是。七點吃早餐,十二點吃午餐,六點吃晚餐,多半是父親掌廚,而因為家中吃的蔬菜量大,所以父親會一早於人群聚前去傳統市場買菜,而我也不定時會網購其他食材(像是省水的水餃),盡量不讓採買成為防疫破口。不過,看似規律的三餐最近還是很有儀式感的,我們家備料包了菜粽,我也趁機包了幾顆空粽,算是練習成功,明年有可能就是我得負責家中端午節的粽子了(笑)。

運動的話,選下班時間。唯一沒辦法那麼勤勞的是寫作,因為各種邀稿還是有點多,不過,還在努力嘗試建構,試圖在日常中放入固定寫作的時間。

這樣的日常值得一提的小確幸是,擁有大把時間與貓共處。吸貓是人間最快樂的事之一,這也成為疫情日常的另一道幸福風景。

  • 你還持續固定在收看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兩點直播嗎?

    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看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而是直接看疾管家或粉專上的重點訊息。畢竟這陣子訊息爆炸,花越多時間,其實還是會影響心情的平穩。

    訊息跟慢一點沒那麼嚴重,做好個人基本的防疫守則,我覺得更重要。

  • 在這廢宅的生活,推薦一下你有看的電影、或書、或是劇or…你真的很想推薦的?

追了幾齣神劇,像是韓劇《怪物》、《模範出租車》、《大發不動產》、《黑道律師文森佐》、《Mouse》;日劇《離婚活動》、《鴉色刑事組》;動畫《進擊的巨人》第四季、《咒術迴戰》。說來還有不少待看的好劇,例如:《短劇開始啦》、《大豆永久子與三名前夫》、《我家的故事》,《東城奇案》、《我是遺物整理師》、《如蝶翩翩》等。一度想加入Gilo和Netflix,不過考量到以上劇情都還沒追完便作罷。

說起這麼多值得推薦的戲劇,好像幾乎忘了書籍。不,近日重讀薩拉馬戈的《盲目》、《謊言的年代》與《修道院記事》,感到真正偉大的小說家就是先知,他以《盲目》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這本小說呈現書中人物某日突然一個接一個失明,很快遭到社會排除隔離等一連串現象,實則與當前疫情有莫名的既視感。小說中沒有人能預料自己何時失去視力,必須以全盲狀態生活;現實中,亦無人能保證這場疫情終止的那一刻。小說家透過情節,高明地展示荒繆與殘酷,無非是先知想點醒茫寐中的人們,讓覺察自省的力道,重新回到人身。

  • 以你的職業、個人身分而言,在這疫情期間對自己、對社會有什麼察覺呢?

跟自己相處的時機比平時多上好幾倍,習以為常的活動變成再也不尋常時,人好像就被抽掉了許多向外界攀附的情境。過去,對外連結或人與人的關係是能夠透過頻繁的相處建立、維繫的;而今,不管想不想參加的活動或工作都被迫暫停,給予的提醒我認為是「該多與自己相處了」。人想逃避自己是很容易的,找各種事情、活動將時間填滿,彷彿孤獨感就不存在。可是,這是不夠誠實的心態,應該要如實接受生命中各種路段的風景,而不撇過頭去,假裝忽略。社會也是一樣,當我們對社會、國家緊抱某種印象,久而久之,或許就失去客觀自省的空間。可以預見,小我與大我,都會在這個階段洗牌、重整。過度忙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也會慢慢改變。

目前最希望我們能藉此危機,重新找到人類與疾病、自然、動物和平相處的平衡之道,這件事長久以往是被社會大眾忽略的。例如習以為常的水資源,直到幾個月來幾乎無水可用,人們才警惕起水資源缺乏,第一次認真思考如何在水資源上開源節流。

文/陳育萱

寫小說的人、教育工作者

相信當我們能夠看,就該仔細看;若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

撰寫評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