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聽見波麗露

波麗露在高雄

從高雄市延著山裡往旗山,跨進美濃、十八羅漢山…從都市叢林到達真正的山間山林

空氣自然變的舒緩,跟著 波麗露在高雄 的演出計劃來到六龜

在小城裡走動

文/黃書萍

不用google、不需地圖、不會迷路,聽到波麗露就知道演出在不遠的地方,原演出場地池田屋,因下雨的原故轉移到「洪稛源商號」。

六龜是個陌生到不行的地方,記憶中只聽過六龜育幼院,至於她是在屏東或是高雄,如果不是真的來到此,我想他依然無法在我的台灣地圖裡。進入六龜很快會被周遭迷人的家屋給吸引,許多的建築彷彿停留在某個時代,站在池田屋向外看著街道,一棟棟台灣家屋建築都極具特色,對稱不對稱的建築工法,磁磚的顏色、裝飾的建築形式,都可見六龜的經濟發展相當早,因此走在小小的街道上馬上會注意到「洪稛源商號」,於1911年所建是日治時期做為農、糧物品交易所使用,建築同時是紅磚屋、土埆磚屋二部分,屋主居住紅磚屋,土埆磚屋則是提供原住民來物品交易的住宿場所。曾經風華的建築也經歷過閒置、衰殘,如今修復後也將做為六龜的人文中心。

只有大雨知道 作品不得不的滾珠式調整

從原本預計在「池田屋」廣場的舞蹈演出作品因大雨不斷移動至「洪稛源商號」,也順勢打開洪稛源商號的大門作爲演出的自然景深,舞蹈作品與建築、時代,都有了聯動性的運用,編舞者讓作品順著建築外部屋簷空間與內部的使用,舞者有了內與外的空間移動,外觀上觀眾有了L型的視角。

相信這樣的作法是舞者與編舞在這短短幾日很辛苦的產出,更讓人期待在不同場地的作法。

沉睡、甦醒、跑動下一步(看作品是主觀的,也許是這樣又不是)

波麗露在高雄,這計劃其中很重要的「波麗露」是取自作曲家拉威爾於1929年首演的作品「波麗露」,音樂作品本身從小鼓的節奏線出發,接下來會聽到長笛、單簧管、巴松管…等不同樂器重現主旋律…

舞蹈作品,本身似乎呼應著音樂的配製,作品本身說著沉睡與存在,在某些觸發與找尋的過程,我們會被聯動的叫醒,發現一些美好的存在,舞者就像每個人一樣,有些人會起身自轉、她轉與世界共轉,又或是回到沉睡只剩孤身一人,但在經歷的過程中也許長出更多氣力的前往下一步。

作品試圖以簡單的方法,表達不容易的事情。當作品不斷巡演在不同的戶外演出,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許多的觀眾可能是第一次接觸舞蹈,因此作品總長度也不考驗觀眾,以一首波麗路的時間走完整個舞蹈編排。舞者也要在每一場演出全神貫注的走完每一場,完成這一趟橫跨兩個月的演出,因為這可能是觀眾第一次與這類型的表演第一次接觸,而觀眾將帶走什麼、感受什麼,我想這都是編舞者期待並且注入在每一次的演出。

走一趟高雄,感受不同的他城

這幾年的高雄轉變很多,從駁二、愛河、總圖、再到衛武營表演中心,一個個的建設試圖走向更具人文色彩的一塊,對旅行者來說這是能隨著不同時期來到高雄能感受的,舒服的環境、街道、港口的味道,旅行者可以因為一個契機(一場展會、一個表演、一個燈節)走訪一座城市,但真正居住在當地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城市。

波麗路計畫,在筆者的眼中她是個開端,表演藝術不是有表演藝術中心,人人就會因為表演藝術生活過得更有滋味,而表演藝術或許能打開我們不同的感官,去發現去感受對事物不同面向的觀察、體會,但這都得建立在「練習」,練習閱讀、練習觀看、練習走路、練習聆聽,才會開始喜歡,才能欣賞與享受一些深與淺的美好。走一趟六龜,當開車一路從市區到山林,環境是舒服的,聽到波麗路也是美好的,但這裡的人們能常常與美好的波麗露相遇嗎?藝術駐紮總是不太容易,繁花盛開也不常有,但這一日有了開頭就會有新航道吧。

謝謝波麗露這個計畫讓我走了一趟六龜

每次的累加會創造自己的城市語彙

——關於波麗露在高雄——

這計劃是衛武營的駐地藝術家周書毅發起,與在地徵選出的獨立舞者們、及左營高中舞蹈搬,帶著作品在高雄十四行政區,帶來28場演出,在高雄輪番起舞。

時間:4/23-6/26 連續九周

地點:高雄

詳情:#波麗露在高雄

撰寫評論
回到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