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如何與城市對話 ~ 艋舺國際舞蹈藝術節

文/白色方塊工作室Daniella

在台灣這幾年從在地出發的藝術節慶越來越多樣性,其中有幾樣共通性包含在地耕耘、在地視角、因地制宜…等,而此文所提出的艋舺國際舞蹈節是由曉劇場主辦,筆者有幸在第一年即可參與此盛會,即使不會跳舞但跟著節目表,轉換場地、切分時間,身體也跟著流動在艋舺。

舞台一直都在

艋舺國際舞蹈節由在艋舺耕耘許久的曉劇場籌辦,從論壇中得知這是一場三個月所籌辦出來的舞蹈節,然而在論壇上策展人/鐘伯淵、耿一偉的對話中,會看到這個舞蹈節雖然僅有三個月的時間籌辦,但在策展人的身體裡卻是醞釀許久、又許久。

這次舞蹈節的表演場域,遍及在華江國宅及龍山寺捷運站兩個區域,當中包含天橋上、天橋下、國宅的小空間、捷運站地下街空間、公園…等,都是表演場域,這些場域沒有劇場裡規格化的舞台、燈光、座位,但當舞作進入空間舞者開始表演「舞臺」就已經成形,從觀賞表演的視角來看,這樣的概念並不是為了離開劇院演出,反倒是讓更多藝術家從人與人的互動之間長出藝術的本質,學院派的技術已養成一名舞者該有的身體,但當舞者走進人群、走進街區、走進比小劇場更小的場域,藝術的養成才真正的開始,舞作與空間對話作品也就開始成形(觀看作品後我也不斷思考,當這作品放在劇院,當下的感受又是什麼),舞者能從身體洞悉自己與空間及觀者,當下所創造出的舞作迴盪。

而另一方面舞蹈節的各式舞台,是讓新銳藝術家有機會把自己丟到觀眾面前,在觀賞時你會看見舞者是熱於分享自己,當舞作有機會被看見,舞者透過被回饋的過程,也有了機會把作品發展得更完整、也可能有機會把作品帶到不同的場域(其他城市、其他表演空間)作演出,或是這是在一個舞蹈節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就別拘泥在看懂與看不懂吧

在走進艋舺舞蹈節之前,我自己對舞作的欣賞也是寥寥可數,其中莫過於大家最害怕的看不懂、不知道會獲得什麼,然而當我走進第二場表演由林瑞瑜、王偉帆所帶來的《當我們___We Are___》,這個以關係為題的作品,舞者林瑞瑜她那小小的身軀,從一開始拉坐在一張白椅,臉上的畫面從沒有表情至一絲絲的倒出少了我們的自己那樣巨大的孤獨與悲傷,進入到第二位舞者進入舞作成為我們,過程中你會感受到關係中的歡愉與哀傷,這樣再清楚不過的幾句話,舞者用近30分鐘的時間,透過一層一層的剝開與撞擊,讓身為觀者的我清楚’’感知’’這個舞作,而這就是我的獲得。

當然不同的舞作都有其欣賞的視角,有些是敘事性的、故事性的、感知的、抽象的,這次的艋舺國際舞蹈節就是放入了各式的樣貌,筆者也並非舞蹈專業工作者,無法去討論他的流派與肢體的運用,但跟著節目表一個作品又一個作品看下去,會發現如果願意拿掉先入為主的視角,讓身體的毛細孔自己去感受舞作,或許「看」表演這個字先改成「感覺」表演那麼收穫或許就有所不同了。

<上圖為曉劇場官網照片>

同場加映

這次的艋舺國際舞蹈節,作品中有一個舞作演出的地點為龍山寺捷運站地下街的空間,這空間是自由開放的,演出時舞者在開放空間,觀者在地下街走道上,每個行人都可以隨意走動或自由停下腳步欣賞舞作,這樣的型態讓作品備受挑戰,他可能被環境的聲音、人的聲音、走動的腳步所干擾。

然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當舞者在沒有三暗三亮(開演提示燈)、廣播提醒訊息(手機關機、禁止錄音錄影…等),即開始表演了,約莫沒有幾秒,所有的人開始安靜下來,腳步聲也默默的靜了下來,這舞作是舞者林則安的作品《阿拉貝斯克》,舞者穿流在德布西的同名作品阿拉貝斯克,舞如其名般的像珍珠一樣的美麗,流動與美麗是我眼中看到像珍珠一樣的發光,他並不是閃耀光芒的鑽石,但她是被看見的珍珠,舞作的魅力有時候很神奇的發生了,當下為什麼人安靜了、腳步為什麼慢了、感受為什麼打開了、連身邊看似路過的阿伯、大嬸也都停了下來,或許這些一時找不到具體答案,但只有願意感受他就有了可能。

58961580_859188461080918_7266089559564222464_n
19.04.26-27艋舺國際舞蹈節_190430_0052

在交流中看見未來的可能

艋舺國際舞蹈節在節目表公布後,最吸引我的莫過於論壇(因為筆者一開始也超擔心看了會不會無感),然而在第一場天橋上的演出後,策展人即說了句:歡迎大家跟舞者多聊聊,就在那當下,每一場作品後都像是個小型聚會,雖然沒有正式的座位或麥克風,但每個人可以自由的提問與回饋作品,這樣的經驗是有別於劇場內的形式少了距離多了空間,交流多了藝術的鴻溝或許也短了一點。

而在論壇的安排上其中一場《藝術節與城市》,能聽到策展人談及舞蹈推展的幾個困境,包含願意購票看演出的困境,除了以金錢購買票卷是否有其他交換方式、新銳的舞蹈工作者被看見的可能性、表演如何推展到更多樣性的空間…等,這些專業的藝術工作者不斷在反思討論各種問題,不再推至這是誰的問題、或該是由誰來解決這問題,反倒面對當下試圖透過在地舞蹈節的辦理去打破一些舊有問題的狀態,那一刻,我想這就是在地藝術節的美好價值。

59530098_446331836115917_6118455799648878592_n

艋舺國際舞蹈節後

若你問我,下一屆的艋舺國際舞蹈節是否推薦,我想這肯定是的,這一回兩天8場表演、兩場講座滿滿的”舞蹈”,走訪艋舺的時間太有限,但你卻可以感受到這裡特殊的活力與氣氛,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多到難數的小吃攤位、老老闆娘教你泡茶兼喝茶…等這裡很庶民又很有活力,因此在論壇上策展人已拋出2020年想作的事、想走的路、想跳的地方,若在最在地的涼粉攤、摸摸茶、華西街、剝皮寮…等都能與藝術有更多撞擊,這個走在台北城前面的艋舺是相當令人期待的百花齊放。

Write a comment
回到頁首